黃建榮‧M型社會
2013-10-31 09:18
2014年財政預算案公佈後,民眾熱衷的話題總是圍繞在白糖起價、6%消費稅以及打房措施,還有即將調整的電費和汽油價格,以及接踵而來的百物騰漲的局面。
媒體解讀這是一份“苦瓜”預算案,帶出一個重要的訊息是:政府一邊決心整頓國家財務問題,另一邊要同時顧及選票,繼續頒發“一個馬來西亞人民援助金”,而且明年擴大援助範圍,月入介於3千至4千令吉的家庭也能獲450令吉援助金,這多少反映了明年的經濟環境將是更加嚴峻,也說明了我國社會經濟出現了問題:在高房價、物價時代,月入4千令吉的家庭已經變成了需要援助的“窮人”階級。
如果你再看這則最新數據:大馬家庭債務繼續成長12.6%至8千243億令吉,佔國內生產總值85.1%;你就會有疑問:面對如此龐大的未償付債務,誰能hold得住?
談到這裡,所謂的中產階級在哪裡呢?中產階級是社會的中堅分子,他們有學歷、技術和資本,理論上是穩定社會的重要社群。
如果你看《新經濟模式》報告,我國總就業人口有1千200萬人,其中高達80%或960萬人的收入在3千令吉以下,40%人口每月收入介於1千400令吉至2千令吉,扣除頂端的高收入的幾巴仙人口,可以估計大部份國人的收入,就是處於中等收入的範圍。而根據相關報導,中等收入的定義為每月收入介於2千300令吉至7千令吉,這佔了國家主要勞動人口的40%。
大家都認同,我國正陷入中等收入陷阱,但是中等收入不再等同於過去的中產階級,回到現實,問一問身邊住在城市地區的朋友,如果要同時供車供屋,加上養育子女,即使每月家庭收入有6、7千令吉,還是要喊錢不夠用。所謂的中產階級,被人揶揄為被稀釋的“中慘階級”。
這也反映了賬面上的收入是一回事,購買力卻是另一回事。比如說,在90年代,城市裡的一間雙層排屋是15萬令吉,如今已飆升至60萬令吉至80萬令吉價位,薪金與屋價的比例失衡已成了老百姓的夢魘,更成了過度負債的主要根源。
6%消費稅的爭議點是,這項被視為向全民徵稅的政策,也向低收入的人民開刀。消費稅一實施,窮人和富人一起繳稅,反令窮者越窮。
令人擔心的是,如果我國政府繼續採取偏向特定族群的經濟政策,或經濟轉型失敗,導致更多的人才出走、流失,剩下的中產階層越來越少,逐漸形成貧富懸殊兩極化的M型社會,最終的惡果是在世界競爭舞台上被邊緣化和淘汰。
(星洲日報/記者Apps‧作者:黃建榮‧《星洲日報》笨珍記者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