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-03-31 16:51
大馬首相拿督斯里納吉的新聞發佈會結束,國內輿論一片嘩然,認定說謊之人繼續說謊。當時我正在收看CNN,新聞會一結束,演播室一名專家說,“He did a good job”(他做得好),因為這個時候,應該有人出來,告訴家屬至親的命運。這個人注定被罵,需要有勇氣來做。這名專家曾經參與處理2009年法航空難,當時情況也差不多,把家屬圈在酒店裡無望等待,非常“unhealthy”(不健康),這個時候應該捅破那層紙,勸他們回家――儘管事實異常殘酷。
這名專家要是在中國電視頻道上這樣說,十有八九要被唾沫星子淹沒,被正義凜然的大棒敲死。痛打馬來西亞政府是不會犯錯、注定被點讚的舉動,因為有乘客家屬的傷痛與無助擔保。
我對馬來西亞政府沒有好惡,對家屬的悲哀感同身受。納吉宣佈之後,做突發新聞連線,輪到我之前,聽到吉隆坡和北京兩路傳回來的家屬哭訴,幾乎控制不住眼淚。這個時候,我非常願意相信“陰謀論”,相信所有人平安無事。
但是所有“陰謀論”的硬傷在於,沒有證據。“陰謀論”橋段,往往是無能的政府,突然變得無所不能。關於馬航,哪些訊息可能被政府隱瞞?他們是否應該為隱瞞這些訊息而遭到譴責?以下內容是我採訪多名專家意見綜合而成,涉及衛星、航空、刑事犯罪領域,有些專家願意公開姓名,也有的以匿名發表意見。
【衛星圖片】
澳洲軍事衛星專家麥克勞克林認為,有衛星的那些政府向媒體發佈的“疑似漂浮物”圖片故意調低像素,他們手裡一定掌握高像素畫面。
這樣做是為了避免業餘人士自行分析,搶先對外界發佈“是不是跟馬航客機有關”。而且,衛星圖片上訊息太多,的確有可能泄露“國家安全”。澳洲沒有衛星,目前只有美國、中國、法國及泰國在發佈,誰也不希望外界知道自己的“眼力”究竟有多好,特別是涉及一些敏感地點。這種說法,後來被一名在柏斯的安全專家證實。
麥克勞克林說:“應該想一想,他們為甚麼到那片海域搜尋,我不認為我們看到了完整真實的圖片。”事實上,軍事衛星可以拍到直徑10公分的細小物體。但他並不認為政府應該為隱瞞照片訊息而受指責――在打撈起任何殘片之前,誰也不敢對外拍胸脯,衛星看到的,就是馬航碎片。
他認為,權威部門希望核實清楚,再對外公佈,可以理解。不存在“自動、即時發佈”這件事,你總要分析、處理訊息。不過確有國家被指延遲分享衛星圖片。另外,他提到“發佈渠道”的概念,澳洲政府如果有甚麼消息,一定會與馬方等其他各國政府先溝通,英國衛星公司Inmarsat自己也不發佈訊息,都交給英國航空事故調查局。日本、泰國、法國等發現新的漂浮物衛星圖片,也都是先交給馬來西亞。在萬眾矚目又極其敏感的事件中,特定的“發佈渠道”很重要,以免混淆。
【雷達訊息】
飛機在3月8日凌晨2時15分最後一次被馬來西亞軍用雷達發現,但馬方早晨才宣佈客機失聯。
西澳埃迪斯科文大學安全專家斯里尼瓦桑認為,馬航知道飛機在天上,但不知道在哪裡,所以在等待燃料耗盡,飛機降落在甚麼地方,再做宣佈。中間是否存在所謂的“談判”,目前不掌握證據。
為甚麼那麼多國家的軍用雷達,都沒能發現馬航?操縱飛機者可能非常嫻熟地避開雷達,也可能是有些政府不想分享雷達訊息,因為其中涉及“國家安全”。例如,澳洲政府就公開說,有些訊息涉及與美國的合作,不能對外發佈。也許有些國家覺得“丟人”,因為有飛機闖入自己的領空卻沒有反應。泰國和印尼說發現過客機,但不提供衛星圖。
航空專家托馬斯說,澳洲的JORN雷達,掃瞄半徑為3千500公里,可能也捕捉到了馬航蹤跡。這種雷達可以從澳洲看到印尼機場一架兩人座直升機起飛。他非常興奮地追蹤這條訊息,最後發現JORN當時指向了北方,而不是南印度洋。
托馬斯認為英國衛星公司Inmarsat提供的分析可信,而所謂“前所未有”的調查方法,是指他們整理訊息的方式,過去從來不需要這樣計算。Inmarsat使用相同馬航777機型,重新計算了流體力學和電波,最終確定客機墜毀於距澳洲西海岸2千500公里的地方。這些數據是令人信服的。
雷達訊息搜集得不完整,看出各國政府之間的合作難以做到完全暢通。國際航空運輸協會(IATA)將在近期開會,討論將來客機是否應該實時傳送完整數據,特別是那些飛越大洋的航程。但這又有賴於各國是否願意開放航空數據。
【刑事調查】
馬來西亞有沒有及時展開刑事調查?為甚麼不公佈調查結果?
一名刑事犯罪研究員說,馬來西亞警方接受的是英國培訓,與美國情報部門合作良好,絕對有能力查出真相。
為甚麼沒有追查假護照?專家認為,從一開始,內行就知道假護照不是有價值的訊息。因為登機者從中東起飛用的是真實護照,在吉隆坡換了假護照,這是尋求庇護者常見的手段。
馬來西亞總警長說,在調查取得結果之前,不會公佈進程。這是正常的。
假設你一早宣佈機長是最大嫌疑,家人可能焚毀所有證據。刑事案件在調查過程中,通常都不宜向公眾透露進展。
除了馬來西亞,還有26個國家協助調查。美國聯邦調查局、最權威的航空調查委員會,也已經介入。
絕大部份專家相信,即便一開始飛機出現機械故障,後來長長的旅途一定是人為操控。目前調查重點在機組人員,所有乘客已經“clear”(查清楚)。另有專家指出,如果機組人員清白,不排除飛機上有第240個乘客。可能有人穿清潔工的衣服登上飛機,藏身在駕駛艙背後地板下的主儀器艙內。然後從主儀器艙把電腦卡抽出來,關閉雷達收發機,關閉飛機通信尋址與報告系統,然後推開地板門,闖入駕駛艙控制飛機。在這種情況下,機長副機長甚至可能與之搏鬥,是整件事中的“英雄”。
這個近乎007的推測,安全專家斯里尼瓦桑認為,這是因為馬航一開始宣佈飛機上有239個人,但在確認無生還者時,發出的悼詞卻說是240人。不知道馬航只是口誤,還是有意。由於目前調查仍在繼續,也可能是警方放風試探,引蛇出洞。
【各國政府下一盤很大的棋?】
專家傾向認為,如果馬來西亞真的隱瞞了甚麼,他們一開始就該知道飛機在哪裡,不用大費周章尋找。尋找過程牽動26個國家,難道全世界都在陪馬來西亞“演戲”?目的又是甚麼?網上流傳的陰謀論指出,美國知道馬來西亞撒謊,幫著掩蓋,日後好以此要挾,“獲取巨大的政治利益”。
把這段話念給一個馬來西亞記者聽,他笑出聲來:“美國拿馬來西亞怎麼做都行啊,何必要挾?馬來西亞是誰呀?”
他做了個地圖上都找不到馬來西亞的動作。
飛機上除了三分之二中國乘客,還有4名美國乘客(包括1名嬰兒),以及馬來西亞、澳洲、印尼、印度、紐西蘭、法國、烏克蘭、俄羅斯、加拿大、意大利、荷蘭及奧地利多國乘客。這些國家的政府都在拿自己的信譽開玩笑,為了從馬來西亞“獲取巨大的政治利益”?事實上,從雷達訊息搜集的困難中,已經看到跨國合作的障礙。
馬來西亞3月23日舉行州議席補選,執政黨也希望馬航客機事件早點有個交代,以免反對黨造勢。一名專家說,常識告訴他,馬來西亞政府沒有理由拖延。但是,馬政府沒有唯一發佈渠道,而是“誰都是發言人”。中方家屬說,曾經有馬來西亞官員“暗示”,人還在,飛機還在。這種非正式渠道吹來的風,與最後官方發佈不一,令家屬感覺“被耍了”,怒火中生。
【搜索疑團】
為甚麼搜索這麼多天都沒有結果?南印度洋洋流複雜,是“世界上最不友好的海域”,海床深大概4公里,底部不平整,“宛如在喜馬拉雅山中搜尋,每天還刮颱風”。搜索行動的進展,很大程度上有賴天氣好壞。
英國衛星公司Inmarsat指出飛行軌跡盡頭,可以幫助畫出一個幾千平方公里的“墜落點”,但殘骸已經飄遠,所以搜尋打撈範圍常常是數萬平方公里。
澳洲空軍搜尋聯隊總指揮希普上校告訴我,目前有足夠的飛機覆蓋整個區域。
2009年法航客機墜入大西洋,頭5天內打撈出一些碎片和遺體,但2年以後才找到黑箱。黑箱經過修復,終於找出失事原因是皮托管結冰。目前馬航的2個黑箱也是關鍵,特別是其中一個記錄整個飛行過程中機器操作的聲音。借此很可能找出飛機為甚麼突然轉向等疑團。
法航飛機殘骸很早就能被尋回,因為飛行記錄完整,從來沒有“失聯”。
馬航卻是從監控中“消失”,所以沒有足夠的訊息支持搜尋。
另外,專家也指出,如果操縱飛機者知識豐富,有可能是故意墜入印度洋,因為那裡最難尋回殘骸和人員。
專家指出,飛機燃料燒盡的第一分鐘內,機上一套電子裝備會自動重啟,這也許解釋了英國衛星Inmarsat接受到的最後一次Pin。從油盡到墜海,大概6分鐘,這時機上乘客“很可能已經昏迷”,但願他們沒有受到任何痛苦。飛機拍入水面產生巨大壓力,所以馬來西亞政府聲明中,相信不會有生還者。
【語言貓膩】
有中文媒體指責馬來西亞英文聲明中,用詞前後矛盾。比如,首相納吉說馬航客機是在南印度洋“ended”,而馬航CEO則用“lost”。
媒體追問為甚麼不用“crashed”,字裡行間一定有貓膩。其實,lost、ended及crashed在這個語境裡可以通用。馬來西亞首相納吉說“ended”更貼切,因為他的依據是衛星軌跡,信號最終“消失”
了。馬航“失去”了一架飛機和機上所有人。澳洲當地報紙頭版,就直接使用了“crashed”(墜毀),儘管這個字眼更殘忍,更難以被家屬接受。馬來西亞政府聲明的語言中沒有貓膩。
總結:馬來西亞政府是否欺騙了全世界?不排除可能,但目前沒有證據。
全世界幫著它隱瞞真相?不太可能。3月26日《澳洲人》(The Australian)報頭版亞太編輯考立克的文章標題是“絕望地找人指責”(desperate to find someone to blame)。他完全理解中國家屬的悲痛,但認為中國人長期缺乏訊息透明,養成了“一定被騙”的慣性思維。
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,“不信”並不是中國人專利。但我想,事件的真相在於我們不斷挖掘線索,而不在任何陰謀論中。拖延公佈訊息,也許可以獲得理解,而永遠不許追問真相,則應該受到譴責。
(星洲日報‧文:周軼君)